Question
洛水之誓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历史上的影响是什么?
Cite
公元249年,面对曹爽手握重兵的威胁,年迈体弱的司马懿也不免心生惧怯。这个原本受人爱戴的老臣,也在权力和恐惧心理的共同作用下露出狼子野性。他派出心腹前去劝降曹爽,许诺“只要你交出兵权,爵位财富都可保全”,并在洛水边对天发誓。 哪知司马懿立刻撕毁誓言,将曹爽全家老少悉数杀害。接连着又有王凌等朝中重臣被他设置陷阱,辞退交出兵权后同样被诛杀。这样的背信弃义之举令军中将士和朝野群臣极为愤怒,司马懿的处心积虑也暴露无遗。
魏晋南北朝时代儒教中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名士”(如嵇康、阮籍等人)及心存济俗”的佛教“高僧”(如道安、慧远等人)反而更能体现“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