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山家清供·序》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山家清供》系南宋流传迄今最为完整的食谱。共收录了104则饮食相关的条目,内容涵盖食材、烹饪方法、饮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典故。不仅关注食物的制作,还注重饮食的文化内涵。许多条目引用了诗词、典故,展现了饮食与文学、历史的紧密联系。

读一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的饮食艺术之美。

宋代文人宴饮场景

以富贵之名,描摹至清至淡之味

仙丹、琼叶、黄金、白玉……在古代文人的语境下,常常只是用来描述最寻常的食物。

用“金”、“玉”等富丽堂皇的词在《山家清供》中搜索,能搜索出许多菜式。我们可以猜一猜都是些什么菜: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

这是炸馓子。

“金玉羹”。

这是山药和栗切片,加羊汤煮。

“煮玉”、“蓝田玉”,几乎是白萝卜的代名词。

葛亮《燕食记》中有一道粥,唤做“熔金煮玉”,也源自于此书:“拖油盘内煿(bó)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

这是冬笋粥:将笋片裹上面粉油炸成金黄色,则为“煿金”,再加上翻滚的白米粥(粥中也加上切得薄薄的洁白冬笋片),想来一定鲜美异常。

平凡食物在这些形容下显得珍贵无匹。

视、听、嗅、味

我们常说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然而《山家清供》更为全面,这是一场从准备食材、烹饪再到上桌观赏、咀嚼、食用的全方位、全过程感官盛宴。

“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

煮芋头时的蒸汽如同云雾,烧茅草的灰烬飘落在眉头上如同雪花。农家做饭的场景雅趣横生。

“汤响松风,早减了、七分酒病” 。

煮茶时茶汤沸腾的声音如同松林被吹拂的清脆悦耳之声,在厨房就可以奏响一场小小的交响乐。

“削为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这是杨万里所写的馒头片,咀嚼时正如雪花被踏碎时的酥脆之声。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这道菜叫“拨霞供”,这句诗形容的是浓白汤汁中翻滚的鲜红涮兔肉片,像一抹晚霞隐入江雪。

我想文学的视角就是一场从微观见天地的浪漫蒙太奇,将镜头对准厨房,每一道菜肴都是一处风景,从笼屉揭开的蒸汽看到一朵云、一场雾,从翻滚的汤汁中看到波浪,盐是雪,蜜饯上的是霜,自然万象都值得吟咏,俭薄的是菜肴,丰盛的是想象。

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

[宋]杨万里《夜坐,以白糖嚼梅花》 没什么卤菜、花生米当下酒菜,老杨就嚼着白糖加梅花佐酒。

美食美器

梅花汤饼

梅花汤饼,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亦有如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image.png 图源:古人食视频截图【宋·梅花汤饼】

《红楼梦》里贾宝玉指明要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汤”,就和这个类似。

用白梅、檀香浸泡,用浸泡出的汁水和面,做成馄饨皮,再用梅花形状的铁凿凿出化的形状,下到鸡汤里。

以花入菜也是常用的手法,有一道“雪霞羹”, 用豆腐和芙蓉花制作的羹汤,色彩如雪霞,味道鲜美。

药食同源

古人认为食素与长生有关,吃得清淡,欲望淡薄,离煮石的仙人就相去不远。有的菜蔬虽不能给人感官的愉悦刺激,但能令人体健,良药苦口尔。所谓“大羹必有淡味”。

image.png

“青精饭”,相传为道家真人所创。通过将乌树叶捣汁浸米蒸制,需要复蒸复晒九次。这种乌饭不仅呈现”黛色凝霜”的视觉美感,更暗合《本草拾遗》“久服轻身延年”的食疗理念。

Cite

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张良(子房)是历史上著名的辟谷实践者,传说他晚年隐居山林,修炼辟谷之术。如果要像他那样辟谷,要采用《本草》中的食谱:“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如李大,白汤送服一二丸,可不饥。”

  • 青石脂:一种矿物药,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收敛、止泻等功效。

  • 青粱米:一种谷物,可能指未精加工的糙米或特定品种的米。

  • 制法

    1. 将青石脂和青粱米按比例(三斤石脂配一斗米)混合。

    2. 用水浸泡三日。

    3. 捣碎后制成如李子大小的丸剂

Question

古人认为石脂可以“益气”“不饥”,可能与其中含有的矿物质成分有关。但吃的主要内容是饭团,自然可以“不饥”,石脂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现代医学未证实其具有“不饥”的功效,倒是很可能会消化不良。

四时有序,不时不食

《论语》中有言,“不时不食”。

应节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是合乎“天人合一”的智慧,也有最简单的道理:吃新鲜的总是最好吃。

蓼茸蒿笋试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春天到了,山间嫩绿的野菜刚长出来,吃起来清淡的欢愉——“清欢”,清淡的愉悦,在四季轮回的流逝中,找到一个小小的锚点,就有了小而确定的幸福。

初,林笋盛

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image.png

要吃一口鲜,就来不及收拾到厨房里了,就和在溪流边钓鱼时同时支着一只锅,等新钓上来的鱼直接就着溪水刮鳞煮出来吃一样,吃笋也要就着竹林,用竹叶煨出新笋,这才好吃。

酒客爱蔬,山盘荐霜梨

秋天,瓜果成熟。梨橙皆美。

最妙的是可以吃蟹。蟹酿橙,《山家清供》所载的这道时令菜,堪称宋代饮食美学的巅峰之作。将”黄熟大橙”截顶去瓤为器,填入蟹膏蟹肉清蒸,佐以盐、醋,香而鲜。

image.png

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世说新语》中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一手拿着螃蟹,一手拿着酒杯,在酒池中游泳,这一生就不算白费。

有美北园菜,葵最晚雕

冬天最妙的是吃什么?我想一定是煨芋头。

《山家清供》给出详细的芋头煨法:选大个的芋头,用湿纸包着,再在湿纸上涂上一层煮过的酒或酒糟,然后用糠皮烧火慢慢煨。作者严肃地叮嘱:一定要趁热吃,不然就不温(解)补(馋)了。

土芝丹

候香熟,取出,安地内,去皮温食。冷则破血,用盐则泄精。取其温补,名“土芝丹”

接下来还有几句打油诗,“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炉中煨几个芋头,的确是神仙也似的好日子,天子来呼也不换的。

哪道菜你最感兴趣?

《山家清供》既介绍了常用的食材,如野菜、菌菇、竹笋、水果等,也详细描述了这些食材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炒、腌等,体现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精致与多样性。

同时,书中引用的大量诗词典故,将饮食与文学、历史相结合,倡导的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学和哲学思想。

看了这么多菜,哪道菜你最感兴趣?现有的菜谱吃腻了,不妨翻看找找灵感,有时间也可以复刻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