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

  1. 杂糅价值观、多种价值观并存。现代西方的价值观涌入,传统的价值观仍然存在且奏效,民族主义思潮盛行,性别对立屡成热点。再加上社媒造就的信息茧房,导致思想缺少协调和整合的机制,使得矛盾难以调和。身边的同龄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巨大,因为缺乏交流的场景而更难达到一致,反而要诉诸网络寻找同温层。

  2. 经济下行和环境内卷,全球化进程停滞。已有的体制因为其封闭性(不可能裁员)更加僵化、远离群众和效率低下,劳动法无法落实,私企压榨严重,教育内卷严重(随便打听一下,周围上私立中学的初中孩子们都需要每天学习 16 小时以上(五点起床,21点下晚自习),学费也很贵,每年 3-4 W。学校优绩主义严重,寝室都按成绩由好到坏分配)。因为行业的速生速死,安全感匮乏,大多数大学生要不是从大一、大二就开始从业准备的卷王,要不就是彻底迷茫焦虑地躺平。

  3. AI 风潮涌起,大批需要创新、设计的内容创作被 AI 代替,在企业裁撤掉大量岗位的、导致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内容平台的低质量噪音越来越多,借助算法推送网络推送灌输给每一个人。内容受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后,平台评论也呈现难以遏制的庸俗化,在为了博注意力弄虚作假的炫富博主下是跳梁小丑般不惜自称老奴的评论,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4. 对“美貌”、“富有”、“聪明”的病态追求和对这些品质反面——“丑”、“贫穷”、“愚蠢”的加剧嫌弃,“没钱不要生孩子”一方面是对于权威的解构,一方面也暗示着:弱者是不配生存而有后代的,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条互联网真理。这么发言的应当不是傲慢的强者,更像一种自嘲,我看到了普遍精神领域根植着的焦虑。

  5. 因为技术发展,环境变化极快,一切都速朽,常常让人感到所知所学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穷尽一生也只是触摸到了一些零碎的知识,而很快更新、更好的知识就出来了,依然庞大而陌生,傍身之技很快就容易被迭代。这让我也产生了一定的精神焦虑,也很没有安全感。

2025-03-07 东升西降?

也许是经济有回暖迹象?

2025-08-20 一切都与体感温度有关

  1. 人其实并不能真切地共情他人,体感温度下降才会觉得冷,体感温度上升才会觉得热。只有切肤之痛,才会发觉原来周边很多人早已在苦水里浸着,盐水里泡着,滚水里熬着。我又有什么优越之处呢?只不过前几年比其他人幸运一些。博士学历的也可能被调去当保安,大厂工作经验的也会失业,民营老总每月都有一个空中飞人。所谓的“大厂”,也随时会收缩倒闭。涨潮的时候弄潮的人,在大周期退潮时,也很难再那么潇洒自如。
  2. Do Your Damn Work。看《广告狂人》,这个描述美国 60 年代黄金年代的年代剧,我看到了更赤裸裸的职场里的权力关系,和现在很多现实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切都与权力、能力、金钱、利益有关。升职了要笑,被裁员了会哭,为了拉单子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裙带、情色、欲望。能省的省下来,能卖的都卖掉。规则铁律,永不变更。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不过是坚持,忍受,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