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特质分析

  1. 认知特征

    • 具有ADHD倾向的「多线程思维模式」,表现为在unfocus(信息过载)与hyperfocus(心流状态)之间动态切换,依赖高刺激环境保持专注
    • 通过「交互式场景」激活思维,典型表现为社交沟通中的灵感迸发与自我认知建构
    • 形成「系统性知识网络」的强烈需求,通过Obsidian数字花园实现认知框架的显性化
  2. 行为模式

    • 「吞噬型信息处理」:强算法推荐下的信息成瘾与碎片化知识获取,伴随对深度理解的焦虑
    • 「堆肥式知识生产」:通过持续整理读书笔记/播客转录/新闻事件,在知识重组中实现认知迭代
    • 「证明驱动型任务机制」:对能证明自我价值的新鲜挑战产生强动机,对常规事务存在拖延倾向

核心关注领域

领域具体议题
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不平等、寒门学子文化资本积累、目标掌控型/直觉依赖型学生行为模式
性别政治数字男权运动运作机制、女权主义抵抗策略、社交媒体中的性别话语建构
认知科学ADHD群体认知特征、多线程工作效能、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数字文化算法推荐机制影响、流媒体时代注意力危机、数字行动主义实践路径

技能矩阵

技能维度实践表现
知识管理Obsidian深度用户,建立50+书籍/影视/播客的立体知识网络,实现跨领域连接
信息处理日均处理10+小时流媒体内容,具备快速抓取关键概念与构建认知锚点的能力
系统思维通过持续4个月的知识重组,形成可演进的分析框架(如社会运动-媒介技术-个体认知的三角模型)
创意表达擅长隐喻化表达(如「拼图理论」「数字花园」「发光水母」认知模型)

职业发展建议

短期聚焦(1-2年)

  1. 教育科技产品设计

    • 开发ADHD群体友好的知识管理工具,整合多线程工作界面与即时反馈机制
    • 设计「认知脚手架」功能,将碎片信息自动归类到既有知识框架
  2. 数字文化研究

    • 开展平台民族志研究,追踪男权/女权社群在B站/知乎的算法推荐机制与话语传播路径
    • 构建「注意力经济-认知模式-社会运动」的交叉分析模型

中长期方向(3-5年)

  1. 认知干预系统开发

    • 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经验,研发「数字花园即服务」(DGaas)系统,集成:
      • 流媒体内容自动标注
      • 跨平台知识图谱生成
      • 认知偏差预警模块 xxx
  2. 社会技术批判实践

    • 创建「慢抵抗实验室」,探索:
      • 算法透明化运动
      • 线下认知修复工作坊(结合冥想与实体知识装置)
      • 对抗性数字花园建设(如女权主义知识网络的分布式存储)

能力升级路径

  1. 技术增强

    • 学习Python网络爬虫技术,实现播客/视频内容的自动化转录与关键概念提取
    • 掌握D3.js数据可视化,将知识网络转化为动态交互模型
  2. 认知补完

    • 系统学习认知神经科学(重点:ADHD执行功能训练)
    • 深化STS(科学技术研究)理论,建立技术物-认知模式-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
  3. 实践验证

    • 在数字花园中开辟「社会实验」分区,记录:
      • 算法戒断周期数据
      • 不同知识组织方式的心流产生效率
      • 隐喻表达对概念传播的影响

建议定期回访文档进行动态校准,每季度更新认知框架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