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对照网上流行的诊断,我应该有ADHD倾向。
我从小就有阅读癖,曾经以自己阅读速度快而洋洋自得,但是读得浮皮潦草。我总是没办法即时地、规规矩矩地完成任务,喜欢拖延,也很难忍受无聊。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特别在流媒体极度发达、碎片化阅读的现在。我热衷于交流和社交,在一个交互式的场景下,我更容易迸发灵感和思考。所以我很多的自我认知,都需要找到一个人然后滔滔不绝地向他倾诉。
我会一直在unfocus 和 hyperfocus的状态切换,遇到无聊而较有难度的任务,我就常常拖着不做,对于新鲜有挑战性、可以证明自我的任务,则会卯足了劲去做——前提是我整个人是发动起来的,如果处在一个懒洋洋、缺乏监督的环境下,我也会东张西望,彻底躺平,跳进信息流的海洋里并久久沉溺。
强推荐算法下的流媒体平台,对我来说就像毒品一样难以戒除。甚至做不到上厕所不带手机。
其实获取这么多信息有什么意义呢?只接收、不理解,其实只是把自己变成一台吞噬一切的吸尘器,我的眼睛因为过度使用而酸胀干涩,手指因为不断滑动而僵硬,但我的大脑深处还是在尖叫着想要接收更多。
我习惯于多线程。只做一件事我会迅速觉得无聊,比如我没有办法在一个多小时内只做饭,必须把电视打开着听一耳朵。边收拾房间边听播客。边追星边赶项目进度。边聊天边写代码。信息密度较低、不够吸引我的电视剧,我也得一边打着游戏一边看——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反而可以完成事情。
很少的几次心流状态(因为新鲜感或者高压环境)都有超过一般的效率和产出,但是做事的总产出还是远低于常人,或者远低于我所认为的“自我潜能。”
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一切。我有时觉得自己因为这些失去了很多实现目标的机会,有时也会觉得专注也是一项天赋,没有就是……
新的一年我会尝试冥想,希望能改善这一切。
2025-01-15
使用 Obisidian 建立数字花园已经四个月了,现在总是很感谢自己做的决定。
一开始我只是把以往的读书笔记、播客转录出的逐字稿、看到的流媒体内容和关注到的新闻都录入进来,连缀成粗疏的网络。随着不停地整理,我逐渐感觉到自己思想形成了系统,也许只是很幼稚浅薄的系统,但当我遇到问题时,我的确是可以顺着一个脉络、有框架地去思考了,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好像知道很多也好像看了很多,但仔细一想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目前录入了四五十本书、七八部电影、八期播客内容。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整理,也写不出一点自己的感受。随着整理的深入,逐渐可以这一点、那一点地增补一些脚注,仿佛蜘蛛结网,又仿佛在翻耕和堆肥我的小小花园。可以明显感受到我的网络是在演进的。
更令我欣喜的是,我现在再去阅读和刷流媒体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将新获取到的内容“摆放”进自己的网络里。先是画出了一个圈,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边界,也可以针对性地补充自己空白的知识。在看新的东西的时候,已知而熟悉了的概念也可以帮助我更顺畅而深入地理解,就好像在海洋深处种下了一朵朵发光的水母,当我第一次潜入,那里深沉、肃穆、一片漆黑。当我再次来到,黑暗已经被照亮,我可以愉悦地观赏珊瑚、捡拾珍珠。
写作是一个堆肥的过程,我想做笔记也是。
刚开始热恋时,我给我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发了如下的表情包,意思是我对他的感受是,他是我遗落在世界中最复杂的那另一半拼图。(当然也流露出了一些对自己品味孤芳自赏的傲慢态度)
他当时反应很理性,而我现在也不再认为他可以完全契合我——本来就不可能存在这样一块理解你所有的需求、求知欲、欲望和痛苦,和你所有兴趣爱好都同频的拼图。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向外很难找到拼图……无论是什么都无法给予永远稳定的回应,只有自己可以。自己弥合自己,从此就成为一个稳定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