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著名人士在某著名大学尝试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而告失败。他对新闻界宣称,失败的原因是“教员素质太差”。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是因为它背后有明显的悖论。改革方案不是艺术品,别人接受不了,只能说明方案设计者自己考虑不周,甚至无能。怎么能把板子打到对方身上呢?但是,这样的逻辑偏偏在相当一段时间,以至到现在,还很盛行。“素质太低”几乎是所有人挂在嘴边的论调,成为解释各种问题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但是我对那位改革者,以及大部分感叹“素质太低”的人,还是感到尊敬。他们毕竟在认真想着这个社会里的事。在更大的世界历史范围内,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满怀热情的社会科学专家和革命家,在为群众谋福利的努力中造成群众的痛苦。
依附理论描述的中心—边缘结构究竟是怎样维持的呢?——具体说来,为什么边缘地带能持续地提供低廉的劳动力,其价值为中心地带所攫取?梅利索克斯(Meillassoux,1981)对在法国的非洲劳工的出色研究中指出,边缘和中心的真正分工是,边缘地带为中心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由于边缘地带的经济是非市场化的,因而养活劳动力的费用极低。当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时,其实也带入了大量的隐蔽价值。 当这些劳动力衰老的时候,他们却又回到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和使用被分割开来,这就是中心地带能不断获得经济剩余的秘密所在。又有人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移民并不进入正式的资本主义部门,而是进入所谓“非正式经济”(informal economy)。人们进而发现,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并不矛盾,相反,正式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经济。后者并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而消失
什么是劳动力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就指的是保护、培育、安抚、帮助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