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本深入探究乾隆时代中国的历史著作。这本书客观公正地评述了乾隆时代中国的真实情况,既有朝堂博弈的分析,也有民间社会的观察。书中深入解读了乾隆帝的施政手腕与清帝国的军政风云,并从人性化的视角触探了乾隆帝心理世界的变化,并阐述了由此而给清帝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书中对乾隆帝的“十大武功”的军事和政治成就进行了详尽而客观的讲述,引人深思。对于乾隆朝的历史人物,书中有着细节丰富的刻画和去脸谱化的还原。例如,书中详细描绘了乾隆帝病危与紧急召见、皇帝预存建储密旨、弘历嗣皇帝帝位确认等关键内容点,这些内容点展示了清代宫廷的权力交接和皇帝对大臣的关怀。 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乾隆皇帝的宽严相济政治、藏富于民政策、对西藏和大金川的忧虑、对前线指挥层的调整、清朝晚期的海外贸易与外交挑战、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拒绝、乾隆时期对西方挑战的忽视、乾隆提前禅位与皇储选择背景、乾隆归政与嘉庆即位的过程、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扩张行为、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及目的、王伦起义的原因及与文字狱的关系等关键内容点,这些内容点为我们理解乾隆时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登基前

狸猫换太子传闻

民间传闻,康熙朝中叶,四皇子、雍亲王胤禛与陈元龙关系很好,有一天,两人都生了一个儿子,胤禛高兴之余,派太监将陈元龙的儿子抱进王府,说是要给他看看。而后过了很长时间,陈元龙才得以将“儿子”抱回,但他却吃惊地发现,​“儿子”不仅已被调换,而且从男孩儿变成了女孩儿!

原来胤禛出于争储所需,急着想要儿子,偏偏王妃的肚子不争气,老是生不出儿子。陈元龙以为他们两家双双生子的那天,其实王妃生的仍是女儿,是胤禛不惜用计拿女儿换来了陈家的儿子。还有一种说法,胤禛自己并不知道易子的事,是王妃瞒着胤禛,谎称自己生了儿子,接着又偷偷地进行了调换。

总之,这个所谓的陈家子就是弘历。弘历长大后,对自己的身世也产生了怀疑,遂借南巡之机前往海宁探望陈府,这才解开了身世之谜。据说,弘历在从陈府大门走出后,特意命人将大门加上封条,传谕说:​“此后除非天子临幸,否则不得轻启此门。​”从此之后,陈家的这扇大门便被永远关上了。这就是被列入“清宫四大疑案”的“狸猫换太子”​。不过如清代的诸多秘闻传说一样,它与史实相去甚远,事实上,在弘历出生之前,胤禛已得四子,虽然前三个都不幸夭折,但按叙齿排行老三的弘时已经八岁,比弘历仅小三个月的弘昼也即将出生,而且其时他才三十四岁,正值壮年,完全可以继续生育,实无必要去偷换别人的儿子。

再者,当时胤禛与其他兄弟的争储大战已经相当激烈,偷换他人之子这样的事如果被揭发,政敌们一定会以此作为攻击他的口实,胤禛一向小心谨慎,又何至于愚蠢到这种程度?另据海宁陈氏宗谱记载,陈元龙有一妻二妾,共生一男二女,然而其次女都比弘历要大二十四岁,可知在现实生活中,胤禛根本不可能演出以女换男的调包戏。

备受康熙喜爱的弘历

自弘历入宫,康熙每于政暇之时,经常辅导他学习,教他读书写字。有一次康熙让弘历背诵宋儒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弘历不仅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能够融会贯通,解释透彻,康熙非常高兴,夸奖道:​“这孩子进步神速,已经超过我小时候了。​”

弘历随侍宫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眼界宽了,所学内容和范围也大大超过之前。骑射向为爱新觉罗氏祖传家法,在皇族之中,贝勒胤禧、庄亲王胤禄均为骑射方面的佼佼者,康熙让弘历向这两个小叔叔学习,其中胤禧教射箭,胤禄教火枪。弘历天资聪颖,学得很快,小小年纪已能驰马挽弓,康熙常常让他给群臣做表演,以此检验他的能力。当弘历引弓施射,接连射中箭靶时,康熙也总是喜不自胜,他的这些神情都无比清晰地印入了弘历的脑海,​“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在清朝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用火绳枪进行射击的技能日益受到重视,康熙本人就是既擅用弓又能用枪。胤禄负责教弘历使用火枪,他在弘历初次练习时,曾在一百步外缚一只羊让他试射,结果刚学火枪不久的弘历一枪即得以毙羊。康熙知道后很高兴,在去南苑狩猎时,便在南衙门宫门口放了一个较远的靶子,想要亲眼看一看弘历的枪法如何。

靶子越远,火枪中需要装填的火药越多,相应地,火枪也就越重,弘历毕竟年纪太小,抬不动那么重的枪,因药少力弱,弹丸未能直接到达靶子的位置,然而落地后反弹,居然仍打在了靶子上。康熙见状大喜,不但予以口头褒奖,还赐弘历一支“旧准神枪”​,后被弘历视为至宝,精心保存了一辈子。

冷酷的雍正打击政敌、处罚弘时

乌雅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个亲生儿子被另一个亲生儿子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其心情之崩溃与绝望可想而知。民间传闻她因反对儿子的所作所为撞铁柱身亡,虽然并非事实,但从史料中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来看,雍正母子的确不和,乌雅氏病逝亦与此有关。

这只是雍正朝所谓“允禩集团案”的一个开幕序曲。康熙末年,以胤禩为首,胤禟、胤䄉、胤、允祉等人都曾是雍正在争储路上的劲敌,雍正即位后,认为他们依旧严重威胁着自己的皇权,为了巩固权位,便对这些政敌展开了残酷的打击和清洗。允禩等人在雍正初年逐一被囚(只有允祉系在雍正末年被囚)​,他们的子弟以及与之有关系的宗室、大臣也大批大批地受到牵连,允禩之子弘旺、允禟之子弘晹、允之子弘春、允祉之子弘晟,这些弘历见过或未见过的堂兄弟,都遭到了削爵等处分,其余被关被杀的还有不少。对于一个国君而言,打击政敌也许是必要的,但如此残酷和六亲不认,大概除了雍正自己,没几个人会赞成。据清史学家孟森考证,​“盖世宗(雍正)处兄弟之酷,诸子均不谓然”​,意思是看到雍正那样残酷无情地对待允禩等叔伯,他的几个儿子都觉得太过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弘历,只是他们大多不敢当着父亲的面表示反对而已。

1726年,大清洗进入高潮,允禟、允禩一前一后,均在囚禁中被折磨致死。与允禩关系很好的弘时也又一次惨遭大祸,当年雍正召诸皇子和诸王大臣至乾清宫赋诗,与会诸皇子中仅有弘历、弘昼,时年二十三岁的弘时似乎完全消失了。次年,当这位皇长子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时候,他被削去宗籍离世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官书中对弘时的事讳莫如深,雍正朝实录中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载,更不用说述及为何要削籍以及弘时最后如何死亡的细节了,只有皇族族谱即玉牒中用了一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简要概括了他得罪的原因。削去宗籍乃是除处死之外,对皇族成员的最严厉处罚,只有被皇帝认为犯了弥天大罪的人才会受此惩处,在弘时之前,雍正也仅用于允禩、允禟这两位他最痛恨的政敌身上。雍正的儿子本来就不多,弘时是仍然健在的最年长皇子,而且当时已娶妻妾,如果仅仅是“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很难想象会被处分到如此严厉的程度。

弘时究竟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有说他是被雍正所赐死,还有说是因愤激而自尽,总之境遇极其凄惨。古语“虎毒尚不食子”​,康熙朝时争储大战惨烈到那种程度,皇长子胤禔、废太子胤礽劣迹斑斑,几乎把康熙给活活气死,但康熙也只予以圈禁,后来还一度放出了胤礽。弘时至多不过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与雍正意见相左,即或父子真的闹翻,亦罪不至死,雍正行事之冷酷无情实在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