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耷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4994657/answer/178620158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焦虑的本质,我们可以理解“失去稳定感”、“失去安全感”的感受。

这种感受通常源自于“不确定性”、“面临失控”,以及“自体的完整正在受到威胁”。

焦虑与恐惧不同,恐惧让人绝望。

就好比,“敌人打到领土的边界了”,这是焦虑”;

“领土已经彻底被占据,毫无反抗之力”,这是绝望。

所以,你看,焦虑也没有那么糟糕,因为人有希望,才有焦虑,不然就彻底“躺平”了。

“焦虑”是处在等待中的未知状态的位置里,又害怕,又期待的冲突之中。

之所以这会让我们焦虑,因为我们想要拥有“彻底确认感(例如:唯一的正确答案、彻底的掌控权”等)”带来的安全感。

可是万一失败,会导致自我崩解导致的暴怒。

所以,控制欲强的人看起来很强势,其实他们可怜,因为他们往往饱受焦虑的折磨。

这种确定感是什么呢?

就好比一个人在镜子面前,想看看自己衣服是否合身,笑容好不好看……

如果ta能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脸,这让ta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是确定感的来源。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当ta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没有自己;或者ta怎么样都在镜子里找不到自己的脸……这就非常惊悚,令人焦虑;

比如这件作品:

《禁止复制》/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马格里特/

1937年

画中的人正在照镜子,但是镜子里,无论是ta,还是我们这些观众,都看不见ta的脸,ta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背影。

ta的脸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表情?喜怒哀乐嗔……这是个迷。

这让我想到,我曾经认识一个非常敏感的女孩子,她独自一人时经常感到莫名焦虑,尤其是当爱人没有及时回应她时,她什么也无法做,甚至把自己的指甲咬出血。

她会用头撞墙,来“要挟”爱人,无论ta做什么,都必须及时报备,回应她的信息。

她告诉我,这种焦虑和恐惧,像她童年的一个噩梦:妈妈在厨房里,背对着她,不知道在做什么。

她对妈妈说着话,妈妈不回应,也不回头。她在梦中永远找不到妈妈的脸,只能看见背影。

她突然意识到,妈妈其实可能是个妖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把头180度的扭过来,依然后背对她,但脸上露出嘲讽般的狞笑,吐出长长的舌头。

在她的记忆里,妈妈是要么对她麻木不仁,要么喜怒无常,不会给她正常的回应。

例如,有一次,她戴上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妈妈近乎夸张的赞美她比小明星还可爱;第二天她再次戴上同样的蝴蝶结,妈妈暴怒的嘲笑她俗气,扯着她的头发把那个蝴蝶结扔到了垃圾箱里。

她明白了,自己由妈妈的心情决定,妈妈的眼中是看不见那个真正的自己……她做什么都没用,完全由妈妈决定,而妈妈,甚至没有一个恒定的态度和想法,全由情绪决定,这让她没有形成任何稳定感。

可是,孩子必须跟着母亲长大。这就像每次我们想要在镜子里看见自己,只会看见相同重复的迷茫——镜子里找不到我的脸,只有一具躯体,这让我们陷入反复的反复——我是谁?我们对自体真正感受的不断渴望,又一次次失望。

每个人都需要能从“镜子”里看见自己——这种“镜子”就像重要他人的目光:“镜映”——我们获得对自己存在感的确认。

“镜映”是一个对我们有情感回应的世界。

最早的“镜子”,就是被抱在妈妈怀里的宝宝。好比宝宝对着妈妈的脸微笑,妈妈看着宝宝,感到ta由衷的喜悦和幸福……ta们目光交融,宝宝在妈妈脸上识别出了自己“爱”,感受到并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反之,宝宝望着妈妈,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因为她是被强迫做的母亲,也许因为重男轻女,总之她对孩子很失望……她回避着宝宝的目光,扭过头,叹了口气,说:

唉……

宝宝会敏锐的感知自己并没有被看到……因此会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镜映”失败,最早的焦虑就产生了。

这种焦虑感,就像一个人远离地球,需要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的太空,可能会在一生中持续。

在这种感受里长大孩子,会感受到内在的强烈不安全感,对自己的怀疑,在关系中特别恐惧被抛弃。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个女孩子,如果她在爱人的脸上捕捉到了哪怕一丝“不被在意”,在疯狂的焦虑感与被抛弃的恐怖幻觉里,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医美机构里给自己换一张新的“更美”的面孔。

自体的稳定感,很大程度上依赖“我能被看到我是谁”的存在感,一旦在早年缺失匮乏,个体就会倾向于陷入不安和焦虑之中。

这件作品的作者,名字叫玛格里特,经历过丧失母亲的早年创伤。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与这种焦虑与不稳定有关。

或是失重悬浮,或者是找不到面孔的人。

悬浮的人

目中无人

悬浮在海上空的山,

两个互相看不见面孔的人相互亲吻。

有哪些隐含暗喻或细节、情节的名画?​www.zhihu.com/question/31638871/answer/1992612917?utm_psn=1834799808264679424

带有这种“焦虑”的人,有时又会让人感到,ta们有强烈的自恋特质,好像ta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

就像下面这件作品:

《象征“自恋”的水仙花少年在水中看自己的倒影》/

卡拉瓦乔Caravaggio /

1597至1599年间/

这件作品也在探索着镜子中的“我是谁”。

相对于望着镜子,却看不到自己面孔的人。

这是一个只能看见自己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对自己痴迷沉醉,好像只爱自己。

这个故事来自奥维德的《变形记》。

在神话中,纳西瑟斯Narciso 因为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导致死亡,最终被变成了水仙花。心理学家用他的名字命名“自恋”。

这也是自恋人格障碍的焦虑感之一:

对自己的形象深深迷恋,但又无法真正“触碰”到自己。

所以,有人自恋起来像“太阳”,你能看到ta,能够感受到ta存在……你就是无法真实的触碰ta——人类可以登月,但是没有人能“登日”。

“自恋”无所谓好坏,它是人类试图填补早年自体缺陷的一种防御方式。

这种“焦虑”,看起来有一种“虚假”的稳定感,但依然源于早年对外界对失望,无法获得回应与确定性。

因此,为了抵御这种焦虑,ta们不断依赖制造出“镜像””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就像纳西瑟斯在镜子里找寻自己,但无论怎么找寻,焦虑永存。

因为它依赖的是自我的幻影。这种幻象不断需要外界或刺激来维持,这样来缓解焦虑,不过是饮鸩止渴——焦虑变成了强迫性重复

如果我们依赖外界的这种镜像来感受自我存在。我们可能会感受到:

“寻找自我掌控、其实被控制,又失去自我”的焦虑感。

这就是为什么自恋人格障碍需要剥削贬低他人——ta们通过他人当作镜子,凸显出自己“高大上”的幻象,来得到存在感。

但实则ta们的存在感又是被ta们贬低的人控制着,因此ta们通常非常焦虑。

这种焦虑不仅是自我存在感的迷茫,也在于需要掌控外界对自我形象的定义。

“美少年”被水中倒影“掌控”,他无法挣脱对镜像的痴迷。当他明白,“自己”其实一个无法被任何人,甚至自己都无法真正触碰对幻象时,就是他崩溃的时刻。

如果我们观看这件作品,维纳斯让自己的儿子丘比特端着镜子,她在镜中望着自己(图一)———好像寻求到了孩子给自己关注,一个母亲在自己的孩子的“镜映”里看见了自己的脸,我们在重要他人的眼中找到自我价值与存在的确认感。

在图二的细节中,与第一件作品不同,女性的脸在镜子中出现,她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

但她的身体曲线却转向观众(不被她自己看见,却被她想象到的“我们”观看着)——她在镜中看到的是自己,而面对“观众”的身体曲线,“观众”(我们)是她想象中的另一面镜子,是她对外部投射的认可——我们在追求自我认同时,渴望被外界真正理解,却又在想象中的他者的凝视中感到焦虑不安。

在这种焦虑之中,为了得到确定感,“消费”的产生好像可以暂时“消除”焦虑(没错,这是维纳斯,她的象征意义是爱、美、情欲和虚荣,但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她当作一位普通女性)——当人的身份与自我认同可以被“买买买”(暂且叫它“虚荣”)所定义,我们是谁,由我们使用什么消费品来定义——人们变成了“符号”。

可是当购买快感消失的那一刻,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因为这种对消费品的依赖让人类自身也逐渐变成了被消费的“产品”,永远处于被外部符号支配的不安定状态。

面对一堆衣服,迷茫焦虑的维纳斯。

最典型的案例,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比福楼拜写的小说《包法利夫人》,更能体现当代人的焦虑与困境了。

你们看完《包法利夫人》后,对这本书是什么样的评价?​www.zhihu.com/question/302929806/answer/2803265234?utm_psn=1834649745647333376

包法利夫人是一位中产女性,聪慧,受过良好教育。她参加了一场上流社会的酒会,窥见到了另一个阶层的生活——就像我们通过社交网络看见“名媛”们摆拍。

她想死,她也想去巴黎。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她找到一个又一个情人,让他们帮助自己确认身份感。他们和她谈论诗、艺术……这些“她和他们都不懂的话题,可是他们偏偏喜欢讲这些”。

因为焦虑,包法利夫人高利贷买下了一大堆寻找自己身份感的商品,最后债务缠身,她选择了自杀。

如何对抗焦虑呢?

也许从我们出生,从我们最初被养育被对待的模式里,焦虑,就是这里已经有的,如影随形。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是我们一起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集结而形成的。

也许存在着两种对抗焦虑的法子,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焦虑,让自己麻木,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自我觉察和独立思考:在焦虑里寻找让人我们真正稳定、真实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持续下去,并赋予他们空间。

如此,也许我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和确认感。辨识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事物,拒绝被符号来定义,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内在支撑的自我来对抗焦虑。

摘录原因

焦虑来自于无法获得确认感,这也是建立一个支撑系统的重要性,需要从具体的行动中获得掌握感和确定感。